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讲习班第十讲|内容摘要】碳金融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发布日期:2021-03-27浏览:

太阳成集团气候变化经济学师资讲习班第十讲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遥,王遥教授在2013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0-2011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后及哈佛环境经济项目、哈佛中国项目的访问学者,2008-2010年北京银行博士后。研究领域为绿色经济、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金融,自2006年以来,在高层次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内外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6部,其中《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和《气候金融》为该领域前沿著作。合著《支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图书提名奖。《Energy Policy》、《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和《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曾有近7年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2019年获《亚洲货币》年度中国卓越绿色金融大奖“杰出贡献奖”。

王遥教授此次讲习内容丰富,理论结合实践,让学员们学习到了系统的知识,讲习最后王遥教授还细心专业的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此次讲习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达7624次。

王遥教授此次讲习的部分内容如下:

气候变化会导致货币不稳定

价格波动●

·与气候相关的冲击很可能会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冲击影响货币政策从而影响中央银行的价格稳定指令。

·即使中央银行能够在与气候有关的通货膨胀冲击后恢复价格稳定但问题仍然在于它们是否能够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在事前对冲气候风险,例如绿天鹅事件。

滞胀冲击●

·尽管使用周期性工具有助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刺激经济活动,但气候变化预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轨迹。这种情况可能产生滞胀的供给冲击,同时可能无法通过货币政策完全扭转。

国际协调●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但目前货币政策难以在国家之间开展协调。

·一个国家甚至一个货币区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通货膨胀冲击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无关紧要的。

气候风险带来的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信用风险●

·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敞口,降低借款人偿债能力,从而导致更高的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用于抵押的搁浅资产可能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市场风险●

·气候转型条件下,金融资产可能会改变投资者对获利能力的预期判断。

流动性风险●

·可以影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导致银行短期内无法再融资,影响银行间贷款市场。

操作风险●

·首先,恶劣天气影响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例如:对其办公室或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影响;其次,转型风险会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遭受名誉损失,例如:信贷业务中两高一剩行业占比较高影响声誉。

保险风险●

·对于保险和再保险业来说,物理风险将导致高于预期的索赔支出;气候政策出台和绿色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转型风险导致部分保险产品定价偏低。

物理风险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机理

IMG_256

转型风险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IMG_257

气候变化对金融监管当局带来的变革

IMG_258

碳金融

碳金融(Carbon Finance)是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交易和金融制度安排。

·广义: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狭义:指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金融现货、期货、期权交易。

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市场工具—碳市场

·碳排放权通常指权利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是控制一个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指标,如果允许这项权利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交易,便成为可交易的排放权,即“碳排放权交易”。以碳排放权为交易标的市场称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

·目前,全球四大洲共有61项碳定价机制(31项碳排放交易体系和30项碳税计划)在运营或规划中墨盖1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2%。

·2019年各国政府从碳定价机制中筹集了超过450亿美元的资金,年增幅为10亿美元。

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属性

碳排放权作为减排工具●

·碳排放权交易在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行的各种减排方式中,碳交易是减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具可操作性的减排方式。

碳排放权作为金融资产●

·商品属性:碳排放权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价格走势的作用碳排放权首先作为商品买卖,各国为达到减排指标或自身碳中和需要而进行碳买卖,这类简单的碳商品现货买卖表现出的主要是商品属性。

·金融属性: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扩大,各类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衍生工具,如碳期货、碳期权、碳互换、碳排放信用、碳排放证券等逐渐被开发出来,吸引大量投资资金介入,利用金融杠杆投机炒作,从而体现了其“泛金融属性”的特征。

碳金融工具

碳信贷●

碳信贷产品创新主要有碳抵押和碳质押。企业将已经获得的,或未来可获得的碳资产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进行担保,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可以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的碳资产包括基于配额获得的和基于项目产生的碳资产。

碳债券●

碳债券是指政府、企业为筹集低碳经济项目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其核心特点是将低碳项目的收入与债券利率水平挂钩。中国首单碳债券是2014年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的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

碳基金●

碳基金的设立可以促进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碳基金的出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政府全部出资:如芬兰奥地利碳基金

·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共同出资:比如世界银行参与设立的碳基金

·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出资:如英国碳基金

·企业自行筹集基金

碳排放权互换●

碳排放权互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合约达成协议,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交换约定数量不同内容或不同性质的碳排放权客体或债务。投资者利用不同市场或者不同类别的碳资产价格差别买卖,从而获取价差收益。

碳远期●

碳远期产品是指在事前签署的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合同,规定未来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易时间。远期交易为非标准化合约,一般不在交易所中进行交易而是通过场外市场,商讨产品的价格、时间、地点等合同细节。

碳期货●

碳期货是指购买期货合约来代替现货市场上的碳信用(如EUA),从而对一段时间之后将要出售或买入EUA的价格保值,达到规避和转移价格风险的目的。碳期货属于标准化的交易工具,一般在交易所中进行交易,也有少量场外交易。

碳期权●

碳期权是在碳期货基础上产生的碳衍生交易工具。碳期权合约是由交易双方签署的合法凭证,规定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即可获得合约有效期内的选择权。常见的为EUA期货期权、CER期货期权以及ERU期货期权。

碳市场风险——市场基础风险

配额的合理供给●

EU ETS第一阶段配额的超额供给导致配额价值一度趋近于零,使得其市场有效性及可持续性遭到质疑。实践证明,配额过度分配或是分配不足都会打击市场信心。此外,部分金融市场参与者担心,如果未来衍生品的数量迅速增长,以至于金融合约数量超过了发放的配额数量的总和,也会对碳金融行生品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主体诚信●

碳市场设计的初衷是应对气候变化,高效的实现经济体的节能减排目标。因此,对于市场主要参与者主要需要履行减排目标的企业投资者、金融工具的设计者而言,碳市场发展与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之间的关联度尤为重要。任何来自碳市场的微观市场行为以及宏观发展上与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背道而驰的评价都有可能对市场长期、有序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市场初级阶段风险●

碳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有规律性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避险工具,给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对碳市场而言,无论是市场设计者还是操作者的经验积累都非常有限,受管制的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和能力准备。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操作失误或出现事故的几率较高,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济、能源、技术、政策体系面临挑战●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技术革新、气候政策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改革,以实现科学的碳中和路径,对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

制度法规“刚性约束”力度有待提升●

现有绿色金融政策的特点是以指引性政策为主,激励性措施相较于约束性措施占据较大比例。

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

绿色金融标准统一、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银行绿色评级制度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等相关有关政策亟待出台和落实。

金融机构对于环境和气候风险重视程度有限●

金融机构实际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重视程度受政策方向影响吊著,且体落实的业务工作节鞋相对有限。

绿色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运用不足、流动性分层、期限错配、资金流 向不均匀等问题,我国实际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上,仍然具备较大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学术理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碳金融在全球作为新发事物,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廊洁概念、消强信息误差,促发更多主体发展积极性。目前,我国碳金融学术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明显落后于实我发展。

上一条:【讲习班第十一讲|预告】碳核查与认证 下一条:【讲习班第十讲|预告】碳金融

关闭

返回原图
/